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
第357号提案的答复函
榆政应急函〔2024〕108号
王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进社区的提案》(第357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急管理系统高度重视民众自救互救等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增强社会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一、建立健全应急安全宣教机制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工作部署,我局每年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将公共安全知识,包括应急救护知识,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引导社会各界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同时,结合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消防宣传月等时间节点,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和应急相关知识。
二、积极打造应急安全宣教阵地
近年来,我局积极推进安全宣教阵地建设,分类推进防灾减灾、安全应急、危险化学品消防人防等科普基地建设,拓展了体验式应急安全宣教方式,增强了公众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办法》《陕西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意见》《陕西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等中省文件要求,以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构建平安和谐社区和村组为主线,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有效提高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综合减灾组织体系。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3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8个,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2个。
建设应急管理主题公园。在滨河公园西侧二毛洼向南1500 米处建立了应急管理主题公园,对安全常识、自救互救知识进行全面宣传。
正在审批于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榆林基地实训基地和陕西消防人防训练基地建设公共安全体验馆。包括VR体验基地、自然灾害体验馆、初期火灾处置训练体验馆、触电漏电体验馆、有限空间体验馆、天然气(燃气)泄漏体验馆、交通事故体验馆、爆炸体验馆、高空坠落体验馆等。建成后将每月定期对群众开放,让公众亲身参与体验,加大教育普及力度,不断增强社会群众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广泛开展社会化安全宣传教育
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工作任务,应急管理部门广泛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安全宣传咨询、主题公开课等线上线下活动,大力普及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生活安全等应急知识。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大力贯彻全国安全生产月“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6月16日,榆林市应急管理局联合榆阳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开展了2024年全市“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活动现场,市急救中心现场进行了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演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经统计,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市县两级组织开展从业人员自救互救技能培训334场,16152人次参与;开展农村村庄应急演练36场、1142人次参与,开展城市社区应急演练46场、3635人次参与,开展学校应急演练54场、12556人次参与。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进一步联合市卫健委、市红十字会等相关单位,不断探索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等安全宣传教育新路径、新模式,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走实走深,切实增强公众风险防范和自救互救能力。
再次感谢您全面、详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欢迎您今后继续发挥知识渊博、联系广泛等优势,对我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虚心听取、认真吸收。
榆林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8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