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据法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应急系统法治建设工作,取得实际成效,被榆林市依法治市办评为“2024年度全市法治建设先进集体”。
一、工作举措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我局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委在推进本单位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榆林市应急管理局法治建设示范创建任务分解表》《榆林市应急管理局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细则》《榆林市应急管理局普法工作计划》等文件,做到工作总体有规划,年度有安排、年终有总结,使全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二是加强法治理论学习。根据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清单、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制度,详细制定学习计划,精心组织学习活动,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中层干部讲业务开展集中学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年初以来,组织专题学习会12次;召开县处级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2期;邀请讲师进行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讲座2次。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一是不断健全完善法治建设体制,明确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推动法治建设,各科室具体抓好法治建设任务的落实。二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凡重大决策事项,经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主动接受法律监督。三是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二名律师作为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指导服务,2024年法律咨询服务68次。四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和评估清理制度,实现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管理,对拟发布的重要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
(三)强化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实施“监管部门+执法队伍+专家团队”三合一执法模式,全面提升执法检查系统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团队优势,成立了市级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安全专家组,协助我局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排查安全隐患,提出整改建议,助力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与应急处置能力。二是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对涉及应急管理的许可事项实行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应急力量。
(四)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一是安全责任不断夯实。实行安全生产“周研判、月必查、月挂牌、季考核”机制,每周分析研判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形成专项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在重点时段、重要节点,市应急管理系统处级领导驻点督导县市区应急管理工作,持续向下传导压力,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和应急管理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二是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十大行动”,印发“1+35”实施方案(1个总体方案、35个专项方案)、38项重点工作、102条具体任务、10项制度措施,截至12月31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50490家,发现重大隐患1651个,已整改1597个,整改率96.73%。三是加强直管行业危化品、非煤矿山和工贸领域的监管。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深入排查安全隐患,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截至12月31日,市本级行政处罚案件共36件,罚款总额948.5668万元(包括事故处罚)。
(五)提升应急体系保障能力。一是出台防汛关键期“三五百”刚性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叫应”机制,为全市2967个行政村配备卫星电话,确保在“三断”(断路、断电、断网)情况下,省、市、县、乡、村五级随时联通、及时“叫应”。二是坚持森林防火不放松,印发《榆林市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累计排查隐患299处、整改火灾隐患193处、制止野外违规用火106起。2024年,全市共发生森林草原火情177起,同比下降17.18%,连续32个月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三是制定了《榆林市突发事件总体预案》1个,市级专项应急预案45个。积极开展市级专项预案全覆盖演练,开展各类应急演练762场、28274人次参与,参与和指导各类事故救援10余次。四是制定榆林市应急物资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应急物资盘点、出入库、调拨使用的规范管理。五是围绕打造“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空地一体、全域可视”的应急指挥体系,实现“线上实时监控+线下精准执法”的信息化实际应用和“空地一体”全域可视化指挥调度体系。六是坚持综合防范保民生,大力实施“五元民生保险”,目前已赔付75起、1849万元,最大限度保障了民生。
(六)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进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配备专职法制审核工作人员。成立案审委员会,制定《榆林市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案件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案件进行审查。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制定行政执法人员年度培训计划,联合西安石油大学建立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培训安全监管干部180名、重点行业领域从业人员10.82万人次;组织全市应急系统14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综合执法业务培训2期;参加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市司法局组织的培训6次;组织系统全体人员在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陕西干部网络学院、榆林市提职考法等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并参与考试。三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确保执法主体合法,截至目前,本单位行政执法人员全部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四是完善行政执法装备配发工作,向8个县市区发放“基层安全生产监管能力补短板项目”执法装备129套。五是“双随机、一公开”工作逐步形成常态化,截至目前,完成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双随机抽查任务30次,共抽查企业30家,配合其他部门抽查20余次,抽查企业20余家。六是加强互联网+执法的运用,完成执法文书录入1235份,执法检查1347次。七是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抽查案卷125卷,合格率92%有效提升了行政执法案卷质量。八是向省应急管理厅报送典型案例52件,报送率和合格率均为100%。在门户网站公布三批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其中一案例被应急管理部评选为2023年度安全生产优秀执法案例。
(七)强化普法宣传增强法治意识。一是利用“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深入县市区开展主题宣讲活动14场,听讲人数4200余人次。组织开展宣传咨询日活动,90余家单位及企业参加活动,并现场展示了应急救援无人机、消防机器人等救援设备,演示了家庭煤气罐着火等紧急情况的处置过程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技能。二是开展 “安康杯”知识竞赛。组织12个县市区和2管委会共14支代表队,56人开展了全市安全知识竞赛;参加了第五届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活动,且被应急管理部评选为优秀组织单位。三是开设榆林市应急广播《一应俱全》专栏,宣传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常识420期;在市电视台播放公益宣传视频11个,109条次;累计向全市手机用户推送安全提示短信51批次2亿条。四是及时公开政务信息。修订了局机关政务公开工作各类制度、政务公开目录等信息,共发布各类信息共1015条。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二是安全生产执法队伍执法力量薄弱,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安全生产普法宣传覆盖面不全,群众参与度不高,普法宣传力度和深度还不够,需进一步加大企业一线员工的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
三、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力度,找差距,补不足,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持续开展会前学法工作,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二是推进执法规范化,有效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执行《应急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4版)》,确保执法处罚公平、公正、准确、合法。三是将普法宣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五进”活动,严格落实 “谁执法谁普法” 的要求,持续推动普法工作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努力推动我局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