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构概况 政府信息公开 动态要闻 公众参与 政务服务 应急科普 专题活动 应急普法

法治政府建设

榆林市应急管理局 2023年法治建设工作报告

作者: 时间:2023-12-12 09:41:48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依法治市办的指导帮助下,市应急管理局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总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保障了全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市应急管理局2023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榆林市应急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和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表,通过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4次集体学习,组织召开县处级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次专题学习班,邀请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市委理论讲师团原团长雷润峰教授作专题讲座等方式贯彻落实,始终坚持将法治思想、法治思维运用在业务工作中。

(二)强化服务意识,高效依法履职

1.安全生产方面。一是牵头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专项行动。累计抽查检查各类企业15132家(次),发现一般隐患43001个,已整改42726个,整改率99.4%;发现重大隐患553个,已整改539个,整改率97.5%。二是针对全省6轮异地交叉专项执法督查反馈5704个一般隐患、137个重大隐患,逐项对标对表落实整改。三是推进重大危险源和石油天然气安全开采专项督导检查、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等4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全省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监管暨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现场会承办任务。四是充分发挥市安委办职能,落实“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多暗访”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发出工作周研判34起,发出各类安全生产提醒函、督办函77份,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131个,强化联合惩戒管理措施,将11户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列入“黑名单”管理;五是聘请第三方评价机构,对2020年以来由市应急局牵头调查的13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逐人逐项进行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有效推动责任追究落到实处。

2023年全市累计立案查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行为576起,处罚金额1820.66529万元,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2023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6起、死亡46人,同比分别下降49.5%、30.3%,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2.防灾救灾减灾方面。健全洪涝灾害应对“四级包保”责任制,建立“四靠”防汛责任台账,坚持“逢降雨必调度、30ml以上‘四靠’等危险区域必撤人”,汛期累计转移安置危险区群众4075户9332人,未发生伤亡事件;强化森林草原火灾事前防范,及时调整市森防指组成人员,全年发送预警通报172期,下发提醒函6次,核查火情211起,督办火情6起;创新开展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村组创建,完成33个示范社区村组审核;升级提档民生保险服务,全面实施“5元民生保险”,累计赔付54起、1404.39万元,受益群众160人。

3.应急指挥调度方面。围绕打造“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空地一体、全域可视”大应急指挥系统总体目标,按照“需要什么、建设什么”原则,在应急指挥平台项目(一期)建设基础上,启动二期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功能模块;同步建成全市乡镇视频“全覆盖”和危化智慧监管平台,“线上实时监控+线下精准执法”的信息化实践不断丰富。

(三)落实“三项制度”,促进依法行政

一是健全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公开机制,细化权责事项清单、绘制执法流程图。二是实现“互联网+执法”运用常态化,行政执法信息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规范文字记录和文书制作,确保执法全过程记录完整,案卷完备齐全。三是推进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对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实行全覆盖法制审核,2023年共审核行政处罚案件39件,确保行政执法决定合法合理。四是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法自由裁量标准,做到合理裁量,规范运用,确保自由裁量权正确、公正、有序行使。

(四)推进服务执法,优化执法环境

实施“监管部门+执法队伍+专家团队”三合一执法模式,全面提升执法检查系统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团队优势,建立中省驻榆专家团队资源共享机制,聘请危化、非煤、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15名高级别专家常驻我市开展安全监管和员工培训等安全监管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深入系统“把脉问诊”,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质效。

开展全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截止目前市本级及12个县市区综合执法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已全部高质量完成;建立安全生产包容审慎“四张清单”,切实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制定年度执法计划,推进安全生产分类分级执法,确定了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行业领域28户重点监管企业,分级划定执法事权、分类确定执法重点;积极配合跨部门联合执法,统筹形成执法合力,典型案例报送及时,今年向省应急管理厅报送典型案例53件,报送率和合格率均为100%;在门户网站公布公布两批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典型案例,以实际案例发挥警示作用,推动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

(五)强化权力监督,落实依法审查

一是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任一名律师作为局常年法律顾问,为重大决策、重大经济活动、行政复议和诉讼提供法律服务,2023年法律咨询服务32件;二是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2023年向市司法局提交审查备案规范性文件5件。三是严格执行各项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成立榆林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案件审理委员会,进一步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制定《2023年普法工作计划》《普法责任清单》,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培训课堂、安全“六进”活动为切入点,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三年30万从业人员和1000名监管干部安全培训。与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合作建立培训基地,成功举办4期、240人监管干部培训,在铜川、榆林举办两次全市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开设“安全生产、安全发展”“安全生产我知道”等专栏,刊播相关宣传稿件960余篇;《榆林日报》《榆林新闻联播》刊发安全生产相关稿件397篇;榆林网、综合广播、“两微一端”发布安全生产相关稿件535条;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六进”、民法典、宪法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各类宣传活动50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品150万余份,覆盖群众280万人次。向全市手机用户推送56批次2.1亿条安全提示短信,有效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积极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法开展工作

一是发挥党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督促全体干部依法履职。二是明确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配合抓的工作局面。严格执行法治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上年度法治建设情况,并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三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对单位法治建设重要工作列入党委会研究,研究制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理论学习计划》《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清单》。四是加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政策法规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加强对应急管理执法、普法工作的指导,把执法办案与法治宣传相结合,把法治宣传融入监管执法和服务的各个环节;邀请专家教授专门结合案例在企业现场宣贯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加强个人学习、提高法律素养

一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二是认真学习《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中央、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增强法治思维。三是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等行业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工作的水平。四是认真学习党纪党规,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增强自我约束力。

(三)强化机关建设,提升法治水平

一是加强机关学习。坚持会前学法制度,每月在党委会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前进行法律学习,切实提高班子成员法治观念。二是提高执法队伍法治意识。开展3次法律知识专题培训班,通过学法考试平台系统、学习强国APP、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陕西干部网络学院等多种形式学习重要法律法规规章,利用各种会议、集中学习等不同场合提醒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四)自觉遵守法律,起好示范作用

带头尊法守法,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党规党纪规定,始终做到严格自律。做决策、开展工作时依法办事,带头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法律法规要求,坚持做到廉洁从政。

三、接受司法监督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

(一)健全完善行政应诉工作机制

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认真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参加了榆阳区人民法院旁听庭审活动。近几年,市应急管理局未被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也未被提起行政诉讼。

(二)自觉接受监督

自觉维护司法权威,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重点围绕提升应急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健全公众参与评价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聘任13名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

四、2023年度推进法治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年来,市应急管理局虽然在推进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森林防灭火等应急指挥协调机制还不完善。二是部分领导干部法治理念有待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三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在精准性、规范性等方面尚有短板,执法人员运用法律手段惩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企业一线员工的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比较匮乏,全民安全法治意识有待提高。

五、2024年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2024年,市应急管理局将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年度任务,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保持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大事故“三下降”。一是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实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活动,严格落实市级安全生产70条举措,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和不放心领域大排查整改提升,开展“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二是深入推进落实“两法衔接”工作。有效运用“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强化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工作对接,强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三是积极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科学分析研判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运行情况,优化“互联网+执法”系统使用,规范行政执法,严格落实自由裁量,通过案卷评查、以案释法、典型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培训,推动应急管理执法工作见成效。四是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

 

 

                       榆林市应急管理局

2023年12月8日

上一篇: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2021—2025...
下一篇:榆林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法治政府建...